 |
 |
 |
 |
|
 |
文章出處: |
公司教育訓練文章 |
作者: |
貝斯特國際珠寶 |
日期: |
2008.05.12 |
|
 |
|
一般來說,鑒定鑽石要從四個方面去著手:顏色、淨度、切工、重量,即所謂的『4C』,這在正規的鑑定證書上都會有注釋,也是國際上通用的一個準則決定了鑽石的價格。
鑽石是天然物質中最堅硬的物質其硬度為10度,可刻劃任何其他寶石,但其他任何寶石卻都刻劃不動鑽石。
也可以用“標準硬度計”刻劃,凡硬度小於10度,均是假鑽石。
還可以通過10倍放大鏡觀察,在10倍放大鏡下可見其天然生成的內含物。
目前市場上以廉價寶石、人造寶石甚至玻璃來代替或冒稱鑽石屢見不鮮!只要不符一項就不是真鑽,也因此它的價值是假鑽所不可及的。
常見的形形色色的假鑽石有以下幾種:
★ 鋯石:
與鑽石極為相似,是鑽石最佳代用品。鑒定方法是,鋯石由於具有偏光性和很強雙折射率,並且兩個折光率之間的差別較大,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很特殊的光學現象。當用放大鏡觀察琢磨好的鋯石棱面寶石時,由其頂面向下看,可以看出底部的棱線有明顯的雙影,而鑽石因為是“均質體”,絕無雙影現象。
★ 玻璃:
用玻璃磨成的假鑽石很容易區別,因為它的折光率低,沒有真鑽石那種閃爍的彩色光芒,稍有經驗的人一看便知。另外,可用白瓷碗盛一碗清水,冒充鑽石的無色玻璃製品浸入水中即看不清其輪廓,而真鑽石暗黑的輪廓在水中顯得十分清楚。
★ 立方氧化鋯(蘇聯鑽):
最早由蘇聯人研製成功,是最理想的鑽石代用品或冒充品。蘇聯鑽是人造化合物,無天然礦物,但在色散、折光率等方面與天然鑽石很接近,也具有“火”光閃閃的誘人外貌。
但它的硬度較低(8.5),可與鑽石互相劃刻區分。比重為鑽石的1.6—1. |
|
7倍,達5.6—6,且導熱性遠低於鑽石,可以“熱導儀”鑒定,準確地將其與鑽石區分開來。
其實一般所謂的〝蘇聯鑽〞其實就是假鑽的代名詞!依美國聯邦法規中所提,要使用"鑽(DIAMOND)"這個字,必需其為天然(NATURE)的,所謂鑽石就是指"NATURE DIAMOND",中文即為鑽石(或天然鑽石),絶對不會在前面冠上任何其他名或地。
台灣市面上,有些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,會以"蘇聯鑽"、"水晶鑽"、等等名稱來誤導消費者,其實這些都不是天然的真鑽。
〝天然真鑽〞簡單的說,它有固定的物理特性,其中包含了比重、折射率、硬度及碳成份...等。
★ 水晶和黃玉:
水晶和黃玉這兩種天然礦物的透明晶體,經琢磨後也有點像鑽石,但都缺少閃爍的彩色光芒。且它們都是“非均質體”,而鑽石是“均質體”,用偏光儀易於區分。
★ 人造尖晶石:
它和鑽石的區別是,缺少閃爍的彩色光芒輪廓模糊,而真鑽石的火光輪廓則十分清楚。
★ 人造金紅石:
金紅石是一種普通的天然礦物,它的成分是二氧化鈦,由於它的折光率高,故琢磨寶石後能出現明亮耀眼的閃光。天然金紅石幾乎全是不透明的,與鋯石一樣,能用放大鏡從頂面看到底部棱線的顯著的雙影,故易與鑽石區別。 |
★ 莫桑寶石(摩星鑽):
摩星鑽全名為Synthetic Moissanite(合成碳化矽Sic),其化學成份為SIC(碳化矽),在隕石碎片中存在著一種碳矽完美結合的粒子成份,以尖端科技將此晶瑩剔透的高科技寶石,呈現明亮的光澤與火彩,摩星鑽的硬度( 摩氏硬度 9.25)與天然鑽石硬度10度有所不同,不過其條件優於一般鑽石替代品 (如蘇聯鑽);因此成功的被引進市場行銷,對於只以鑽石導熱儀來分辨鑽石真假的人來說,正是一種警訊。摩星鑽剛出現的時候,確實有許多人因此而受騙上當。
摩星鑽,它是由美國所研發出的鑽石模仿品,外觀和天然的真鑽極為相似,但價格卻相差甚大,大約是天然鑽石的十分之一,多數消費者都難以分辨出它與真鑽的差異,但專業的珠寶家可是分辨的來的。前陣子市面上有消費者上當受騙,所以建議消費者在選購鑽石時,最好找信譽良好的商家及選購附有GIA、IGI、AGS或HRD這四家國際知名且有公信力的鑽石保證書。
以下有幾個參考方法,供其判別摩星鑽與天然鑽石的差異:
(1)內含物:天然鑽石有其特殊的天然內容物與外部特徵。
(2)比重:真鑽的比重是3.52,摩星鑽是3.20。
(3)折射不同:由於其晶體結構的不同,所以天然鑽石是單折射,而摩星鑽為雙折射,當您使用10倍放大鏡自冠部的風爭刻面往尖底看時,摩星鑽的尖底四周會出現重影的現象。
(4)硬度不同:真鑽的硬度是莫氏10度,而摩星鑽為9.25度。 |
|
 |
|
 |
|
|
|
|
 |